本校JA经济社讲座,2021年11月20日。
发展
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
贫弱的国家变的富强,曾经困苦的人民有了更高的社会标准。
· 现代化,科学上的探索带来的技术的发展
· 世界地理大发现
· 殖民主义 - 有好也有坏:被殖民国家受到了剥削,但也打破了原本封闭的国家
·
南北鸿沟
定义
人类政治、经济和社会演进过程的非均等性。
· 进入二十一世纪,贫穷与富裕国家之间的发展悬殊不断扩大。
“北方” - 富裕的全球发达国家。
“南方” - 贫穷的发展中国家。
相关定义
南北关系 -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
南北矛盾 -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存在的一些矛盾、摩擦。
体现方面
· 经济鸿沟 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导致经济收入,财富积累。反映:国家的财政收入。
· 社会鸿沟 社会福利供给、享受和分配体制。
· 政治鸿沟 政治体系与政治文化。
· 数字鸿沟 对信息资源和创新能力的掌握,对信息技术规范制定的参与程度。
为什么世界的发展会如此不平等?
解释:韦伯的文化解释,第一二代经典现代化理论。
马克斯·韦伯
“与世界上其他文化地区相比,信奉新教的国家之所以能够发展出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其原因与新教本身的信仰和伦理体系密不可分。”
韦伯认为新教能够发展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因:
1.重视个人主义
传统:依赖集体、部落或家庭
新教:个人才能与努力-公平
2.现世成就
旧:潜心信仰生活,实现与神的共融
新:尘世的努力工作,积累财富
3.提倡节俭生活
促进储蓄和投资
为大工业生产和贸易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缺点
即认为所谓:现代化=西方化=基督教新教,是一种排他性的文化解释。
经典现代化理论
秉持着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这个基本前提。
罗斯托 W.W.Rostow
“世界上任何国家从传统农业社会发展到现代化工业社会,都必须经历五个阶段。”
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线性的,单向性的。
所谓“社会发展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社会,依赖农业生产
第二阶段:准备起飞阶段,经济制度革新,农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三阶段:起飞阶段,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第四阶段:成熟阶段,资本密集型产业。
第五阶段:大众消费阶段。
阿莱克斯·英格尔思 Alex Inkeles
“现代人“理论,从人的个体层面对现代化进行解构。他认为现代化最重要的基础是现代人的养成。
注重个体层面。
英格尔思标准
- 我是否对新的想法和事物呈开放态度?
- 我是否乐见社会进步?
- 我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以外更大范围内的事务是否持有相同的观点和看法?
- 我是否乐于不断接受新知识?
- 我是否有时间观念?
- 我是否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外在的环境以完成目标?
- 我的生活和工作是否有计划性?
- 我是否相信外在环境和事物是可以预期的?
- 我是否相信科技改变生活?
- 我是否崇尚分配注意?
- 我是否知晓并尊重他人的尊严?
丹尼尔·勒纳 Daniel Lerner
看重社会整体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把现代化问题引入社会心理方面。
“社会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是现代生活方式,也就是西方的生活方式。”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缺陷
- 没有遵循当代社会科学所习惯的因果理论(现代化过程得以发生的诱因)。
~只观察到了西方社会的进步,先入为主,以西方为准。~
- ”单一化“ ”单向性“的前提假设。
- 忽视了全球各地区间以及不同国家之间所存在的深刻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
- 发展的历史机遇。
~面对的历史机遇不同,不应该单一化。~
- 国际环境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模式和道路选择的影响。
质疑与第二代现代化理论的诞生
亚历山大·格申克隆 Alexander Gerschenkron
后发效应。
”后发国家的特殊的历史场景与时许有可能越过某些特定的阶段,走向不同于西方的发展道路。“
后发国家的机遇
从先发国家直接引进技术,借鉴前人经验。
后发国家的压力
安全压力、需要更快速度的发展、寻找更便捷方式与先发国家共存。
依附论
”为什么’富国越富,穷国越穷?“
依照依附论,国家分为以下三类:
“核心国家”
掌握贸易和技术,发达生产力与产业结构,处于控制和剥削地位。
“半边缘国家”
剥削边缘国家,被核心国家剥削。
“边缘国家”
经济不发达,专业化分工不明显,生产力水平低下,处于被剥削地位。
推论
突出了贸易对国家的伤害。
“由于不平等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存在,经典现代化理论所推崇的西方现代化道路和发展模式完全不可以被处于边缘地位的发展中国家所复制。后发国家若把自身融入这个剥削性的资本主义体系中,只能伤害到自己,处于边缘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把自己从资本主义的世界系统中彻底分割出来,下决心实行自力更生,实行孤立主义,采取进口替代战略,开发国内市场,才有机会完成本民族的现代化。
亚洲四小龙
亚洲四小龙,指的是60年代末至90年代期间,亚洲四个发展迅速的经济体: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
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模式,与经典现代化理论完全不同。
- 儒家文化圈
挑战了韦伯文化解释理论,证明完全不奉行基督教新教的国家和地区也完全可以实现经济起飞和完成现代化。
- 政治体系、意识形态、政府干预
挑战了经典现代化理论关于发展道路单一,单向的基本假设前提,证明了现代化的道路远非唯一,而现代化未必等同于西方化。
- 深度依靠国际市场
与“依附论”的主张相反,后发国家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生产和交换过程,也可以实现经济腾飞和现代化。
总结
”人永远是发展的目的,而不是手段。”
——阿马蒂亚·森 Amartya Sen
一些国家在自由市场体系中发展的很好,一些国家在政府干预体系中发展的很好;而无法永远出现一种体系,永远普适于所有的国家与政府体系。
发展主体永远是人,而非那些数字,那些GDP,那些指标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