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经济(1): 近代以前的俄罗斯
本学期选的一节非常有意思的课,可以用来抵经济学的学分。主要讲述了自基辅罗斯一直到普京时代的俄罗斯与苏联的经济情况。
这是一门对我来说非常有启发的课。Professor说: “we all know that planned economy has been criticized a lot, while it is really important for us to know why it has been criticized that much.” 计划经济的诞生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的实施实际上和俄罗斯、乌克兰乃至广大东欧地区的传统生产组织形式,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时的资本组织形式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有关。而计划经济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它自1928年开始成形一直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内部也经历了诸多变化,其留下的遗产至今还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俄罗斯以及所有前苏联国家,并最终塑造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俄罗斯。
总纲与时间线
- End of the IX Century, first Russian state formation, Kievan Rus. 九世纪第一个罗斯国家:基辅罗斯
- Mongolian Invasion of Russia, mid 13th century - end of 15th century. 蒙古入侵,13世纪中叶-15世纪末
- Peter the Great, reigns 1682 - 1925. 彼得大帝,沙俄近代化先驱
- 1861, Serfdom is abolished by Alexander II. 1861农奴制改革
- 1905, First Russian Revolution. 1905年第一次俄国国内革命
- 1914 - 1918, First World War. 第一次世界大战
- Feb 1917, Second Russian Revolution; Abdication of Tsar Nicholas II. 第二次俄国国内革命(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
- Oct 1917, Third (Bolshevik) Revolution. 第三次俄国国内革命(十月革命)
- 1917-1921, Civil War; War Communism. 俄国内战与战时共产主义措施
- 1921-1928, New Economic Policy (NEP) 新经济政策
- 1924, Lenin dies, no single leader until 1928. 1924年列宁过世,布尔什维克党内激烈斗争
- 1928, Administrative Command Economy (ACE) introduced by Stalin. 1928年,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由斯大林引入
- 1941-1945, Great Patriotic War (Second World War). 伟大的卫国战争
- 1953, Death of Stalin, Khrushchev is the new leader until 1964. 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掌握苏联政权
- 1964-1982, Brezhnev is the leader; Stagnation. 勃列日涅夫时期,大停滞
- 1985, Gorbachev starts Perestroika. 戈尔巴乔夫改革
- 1991, Collapse of Soviet Union; Russia becomes independent state; Beginning of transition under first Russian president Yeltsin. 苏联解体,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叶利钦主导下的经济转型。
- 2000, Putin becomes second Russian president. 2000,普京上台
- 2008, Medvedev is third Russian president, Putin - prime mister. 梅德韦杰夫上台,二人转
- 2012, Putin is Russian president.
马克思列宁主义观下的社会进化
原始氏族社会 - 封建主义 - 资本主义 - 社会主义 - 共产主义.
基辅罗斯 (X-XII, 10-12世纪)
内部治理与组织形式
基辅罗斯时代人们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与狩猎,有些部落仍然停留在古老的采集狩猎制生产生活方式中。主要的组织形式是Feudal Estate,即封建领地,父死子继。封建领地由Boyari (类似于封建骑士) 或 Knyazi (公爵,通常由俄罗斯王族担任)享有,他们拥有奴隶、战马、牲畜与土地,并指挥农奴耕种土地。农奴需要向领主支付佃租。
与Boyari, Knyazi的封建领地相共存的是另一种组织形式,也就是俄罗斯村社, 这些村社由自耕农 (independent peasants) 组织,并由村社向封建领主缴税。俄罗斯村社是一种集体议政的组织形式,他们拥有议会类似的组织,称之为veche。封建领主在进行决策前也必须要听从下属村社的意见。
主要的贸易活动
基辅罗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是北欧与拜占庭帝国。他们主要出口皮毛、蜂蜜、谷物、粗布、琥珀等天然制品。基辅罗斯的商品经济也极其落后,在早期仍然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后来,皮毛充当货币职能,再后来又引入了阿拉伯与拜占庭金币 (Golden Coins),最终在罗斯社会晚期出现了自己铸造的货币。
城邦时代、蒙古时代、伊凡雷帝
在12世纪晚期 (end of XII c.),基辅罗斯逐渐解体并形成了以城邦国家为中心 (city states) 的治理体制。当时有差不多50个城邦国家,其中最重要的几个城邦国家有莫斯科、弗拉基米尔、佩斯科夫和诺夫哥罗德。
13世纪中叶,蒙古入侵。此后的240余年罗斯地区为蒙古人所统治。
16世纪,伊凡雷帝大体完成了整个俄罗斯国家的建构和统一。
Peter The Great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被称为改革者,他深知当时沙俄面临的摇摇欲坠状况,他认为需要积极引进来自西方的技术、技工以拯救这个国家。他主要前去包括荷兰、丹麦在内的国家考察。他尤其钟爱船制造,并通过引进船的制造技术引导向了整个产业链的引进,包括武器设备等等。技术上,他推进了西方技术的引入,同时在经济上,他引入了市场化的经济体制,以最大程度替代此前固化的封建经济体制与有限市场。
当时世界的主要资源出口国是瑞典,尤其包括粗钢等生产。他深知俄罗斯地区资源的丰富性,颁布法令,规定如果人们发现了某处的自然资源,不论产权归属,一律有权利对其进行探索和开采。通过技术的改进和资源的发掘,俄国超越了瑞典成为了当时欧陆第一大资源出口国,同时也成为了粗钢生产的第一大国。
Crimea War 克里米亚战争
战争最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和军事潜能,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让全世界看到了俄国的虚弱。虽然俄国在自然资源开采和粗钢制造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但是在彼得大帝后鲜少引进外界技术,这导致他们在武器和技战术等层面全方位落后,这也暴露了他们国内整体技术水平和缺乏市场活力的严重问题。